文章图片
烧不死的鸟,就是凤凰 。
《晋书·宣帝纪》中评价司马懿说:“少有奇节,聪明多大略,博学洽闻,伏膺儒教 。”
三国时期,善于识别人才的杨俊,也评价司马懿:此非常之人也 。
从曹操身边小小的谋士,到成为托孤重臣,最后谋取曹魏天下,司马懿在为人处世方面,有着极高的智慧 。
他的很多人生格言,值得我们好好琢磨 。
01
人这一生,难免和愚蠢为伍,要学会向愚蠢低头 。
三国时期,曹爽毫不顾忌同为辅政大臣的司马懿,逼郭太后迁宫,架空年幼的皇帝 。
儿子司马昭愤愤不平,认为曹爽是在侮辱司马家,必须以牙还牙 。
司马懿非常平静地告诉儿子:
“与愚蠢硬碰硬拼个头破血流,岂不更愚蠢?人这一生,难免和愚蠢为伍,要学会向愚蠢低头 。”
遇烂人,过一扇门,一根棍子横扫过来,最明智的做法就是低头 。
一个人最大的聪明,就是不跟无知的人计较,不跟愚蠢的人斗气 。
苏轼被贬黄州时,一日到城内闲逛,突然一个醉汉冲出来,撞倒了他 。
醉汉浑身散发着酒气,骂骂咧咧地就走了 。
苏轼不以为意,反而笑着说:“自喜渐不为人识 。”
苏轼曾说:
“匹夫见辱,拔剑而起,挺身而斗,此不足为勇也 。
天下有大勇者,卒然临之而不惊,无故加之而不怒,此其所挟持者大,而其志甚远也 。”
人遇到一点冒犯,就急得跺脚,准备撸起袖子干架,不算真正的勇者 。
真正的勇者,遇事不慌,即便受到侮辱,也能控制情绪,不与之争辩 。
不要用别人的错来惩罚自己,不要为别人的愚蠢买单 。
文章图片
02
败而不伤,败而不耻 。
《新三国》里曹操有句名言:
“失败并不可怕,可怕的是失败的同时也失去斗志 。”
人生不是一条光滑的直线,而是一条波折的曲线,高潮和低谷,交替出现 。
在与诸葛亮对阵失败,被抢了陇上小麦后,魏军众将士十分愤懑 。
魏军兵力是蜀军数倍,没想到输给了诸葛亮 。
司马懿的两个儿子坐不住,跑去找父亲抱怨,司马懿非常淡然地问儿子:
“你们是来打仗的,还是来斗气的?打仗,先要学的是善败,败而不耻,败而不伤,才能笑到最后 。”
人,难免会遇到挫折、低谷,能不能成事,就看有多大的抗挫力和反弹力 。
弱者越挫越衰,强者越挫越勇 。
著名数学家华罗庚中学毕业后,因交不起学费被迫失学,不久后又身染伤寒,病痊愈后,落下了终身残疾 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