透过对孩子初一语文试卷的分析,明确了孩子语文学习的突破口,就是古文,这几天开始研究了一下初中语文中的古文 。初中古文可以分为两大类,就是文言文和古诗词 。先从文言文开始吧
据说:学生很怕文言文 。
是啊,这个文言文里面的字我都认识,但读下来完全不知道在说什么?
现在生活中很少用到文言文,感觉很没有必要学习……
【邪怎么读(材力尽邪的邪怎么读)】如果我们内心很抗拒或者害怕学习文言文,那么学习效果可想而知,其实我也有一样的心理,所以学习之前要先明确一下学习文言文的意义,找到学习的动力 。
学好文言文的意义有三个:
传承文化,作为中国人,了解这个民族的千年历史和人文血脉,离不开文言文 。
陶冶情操,人生在世,悲欢离合,高低起伏,你内心的感触其实古人都懂,而且能给你启迪和安慰
汉字之美,作为象形文字的代表,古文中的抽象变具象,具象变抽象,传递着一种中文特有的智慧,提升人的思考方式 。
文章图片
最后,语文是第一大科目,而古文所占比例甚高,所以无论需要付出怎样的努力,都要学好文言文 。
初一的文言文有:
世说新语二则、论语十二章、诫子书、狼、穿井得一人、杞人忧天、孙权劝学、卖油翁、陋室铭、爱莲说、河中石兽等十几篇文言文 。
除了课内的文言文,考试也会出课外的文言文,来考察你对文言文的掌握 。孩子的初一语文试卷两次都有课外的文言文考题(来自世说新语和梦溪笔谈),而且占了快一半的分数 。
文言文的学习包括:言和文
言就是词语,需要记忆和理解,因为古文中的词和现代意义不同,需要归纳整理和记忆 。
文就是文章,需要分析和赏鉴,涉及到古文的写法,内容和主题,需要古今结合,拓展意义 。
七年级(上下册):1、 尊君在不? ( “不”(fǒu) 通“否”。) 《陈太丘与友期》2、不亦说乎 ? (“说”(yuè) 通“悦” ,愉快 。) 《〈论语〉十则》3、吾十有五而志于学 (“有”同“又”,用于整数和零数之间 ) 《〈论语〉十则》4、其人舍然大喜 ( “舍”同“释” ,解除、消除 。) 《杞人忧天》5、 孤岂欲卿治经为博士邪? ( “邪”(yé) 通“耶” )《孙权劝学》6、但手熟尔 。(“尔”同“耳,相当于“罢了”) 《卖油翁》7、徐以杓酌油知之 。(“杓”同“勺”) 《卖油翁》你可能要问,这个好像应该叫错别字吧,啊啊,这个,问题超纲了,老师不讲了 。
除了通假字还有古今异义字、词类活用、虚词运用,之外还有特殊句式 。这些都需要孩子有个小本本来归纳整理、熟悉记忆 。